为什么游泳学会后就不会忘记?

十万个为什么 发布于

一个会游泳的人如果突然掉进水里,通常能够下意识地游出水面。骑车、打字等技能也是一样,一旦学会之后几乎一辈子记得。但辛辛苦苦背下来的课文、单词、公式等,如果不是再次使用和复习,时间久了很容易就会忘记。这是什么道理呢?

游泳是一种与运动相关的记忆,有时候也被称作“肌肉记忆”,属于一种叫作程序性记忆的类型。要“记住”怎么游泳,需要与游泳相关的所有肌肉的参与。在游泳时,各个肌肉群协调运动,人的大脑则会收集这些运动的信息并将它们与运动的结果联系起来,比如“这样的动作能够让我浮起来”。这时候,大脑中关于运动和感觉的大脑皮层都活跃起来。由于需要集中注意力,所以大脑的前额叶也会兴奋。但一开始关于运动的记忆是微弱的,如果得不到加强,就有可能失去—所以你只上一节游泳课是学不会游泳的。通过这些肌肉的联合运动和反复练习,才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如何游泳的记忆。程序性记忆一旦形成并固定,就会非常持久。而背课文、讲故事等属于陈述性记忆,如果不经常复习,是很容易忘记的。

对运动的记忆和对事件的记忆,分别属于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,它们通过不同的“神经回路”来实现,储存在大脑中的不同区域内。程序性记忆的形成可能与小脑和基底核有关。研究发现,随着练习的增多,小脑和运动皮层的联系慢慢减弱,这可能是因为运动记忆成为了一种自发行为,而越来越少地依赖于来自小脑的调节,同时,基底核与运动皮层的联系增强,提示基底核在程序性记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
同样,骑自行车、演奏乐器等的记忆也属于程序性记忆。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,不会去想“现在左脚该蹬一下车了,然后是蹬右脚,下面再刹车”,就是因为人对于骑车的记忆已经内化成为了一种自发行为。当然,骑车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周围的环境,安全第一。

为什么人的大脑需要不同的系统来加工、储存不同形式的记忆呢?有人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了这样的解释:程序性记忆系统在进化上出现得更早,更为可靠,是获得种种生存技能的基础;而陈述性记忆的系统出现得较晚,是有意识的回忆的基础,这个系统效率很高,擅长一次性学习,但也容易受到干扰和发生提取失败的情况。陈述性记忆系统的出现使人类能回忆过去、总结知识,这样也就产生了文化。